践行长期主义茅台用责任铺就“丰收路”
8月4日,“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举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茅台为粮农精心筹备的丰收庆典,也看到了庆典背后,茅台用责任与担当铺就的“丰收之路”。
丰收季,艳阳天。山峰延绵,翻过一个山坡后,一大片红缨子高粱映入眼帘。山风起,沉甸甸的高粱穗轻轻摇晃,高粱叶摩挲,发出簌簌声响,让静谧的群山瞬间跃动起来。红缨穗浪此起彼伏,大地在向人们展示丰收的成果,粮农穿梭在穗浪中,像跳动的音符,弹奏出丰收序曲。茅台有机高粱基地里,一场盛大的丰收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24年,茅台首次启动了“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IP,以最质朴的方式,感恩天地自然馈赠,表达崇农、敬农、爱农情怀。今年,茅台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把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更诚的礼遇,致敬父老乡亲,彰显出茅台“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价值追求。
“赤水含章,红粱献瑞。谨以丰年,钟鼓笙箫,敬启归仓”。归仓仪式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体现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农耕文明的传承。仪式上,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王刚和粮农代表一同完成熏仓,粮农代表们以茅台酒敬天,以红高粱汤圆祭地,伴随着《茅台红缨子高粱赋》的吟诵,寓意丰收的高粱被缓缓倒入仓中。仓盖盖上,仪式礼成,万粒红缨子高粱归仓,准备开启酿酒的新篇章。
红缨市集是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市集在“耕·赞丰歌”、“红·脉溯源”、“匠·承玖章”、“共·合时蕴”四大展区内融合了现场体验、互动表演、艺术打卡与展览展示等形式,讲述了从一粒红高粱到一滴茅台酒的故事,呈现出茅台与红缨子高粱的深厚渊源。
丰收晚会上,山歌悠扬,舞蹈吸睛。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成了别具特色的表演会场。台上灯光绚丽,茅台用盛大的庆典为粮农庆祝丰收;台下荧光点点,粮农用手中的荧光棒致谢茅台的款待,而茅台与粮农的故事,要从很久之前讲起。
高粱基地被称为茅台酒的“第一生产车间”,从自然环境上看,这里有充沛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仿佛是“天选”种植高粱的地方。但实际上,重峦迭嶂的地形意味着土地资源的匮乏,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大山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隔绝在外面。
为了打破这道屏障,2001年,茅台开始在仁怀建设有机高粱基地,协同当地政府一起平整土地、铺设道路、兴修水利,致力于打造“地平整、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质量红缨子高粱种植基地。与此同时,茅台还将工业思维带到农业中“反哺农业”,推进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生产,有效提高了高粱产量和生产效率。
茅台为高粱基地做的这些事,王满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王满今年39岁,曾经历过辍学、远嫁和一段令她身心俱疲的婚姻,回到故土后,她决定重新“活一次”。2021年,在得知村里有几百亩整治好的高标准高粱基地计划引进种植大户时,王满主动请缨,签下185亩地。要知道,当时的王满有的只是胆魄和信心,至于种高粱所需的经验、资金,都是缺乏的。为了克服接踵而至的困难,王满积极向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请教,用不服输的骨气在一次次挫折中站起,高粱地见证了她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个足迹。终于,土地对她的付出给予回报,2025年,王满已种植300亩茅台酒用高粱、300亩烤烟,并盘整了700余亩撂荒地,计划再种1000亩豌豆苗,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产业带头人。同年,她被评为“红缨之星”,巨幅海报立在高粱基地中,海报上的她皮肤黝黑,却笑容灿烂,就像她说的:“种茅台酒用高粱是一件幸福的事,高粱收购价在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也肉眼可见地变好了,对我来说,红缨子高粱是家乡的农作物,而种红缨子高粱也已经成为一种情怀,我希望更多人看到它。”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一颗小小的红缨子高粱种子,在100多万亩有机土地上,向下深深的扎根土层,向上结出穗穗红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故乡成为留得住人的乡愁之地。”
截至目前,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 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茅台有机高粱基地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此外,茅台在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资金方面予以粮农扶持,累计投入已超18亿元。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提高到当前的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心怀“国之大者”,茅台始终践行“长期主义”,这不仅体现在茅台对质量的追求,还体现在其“大品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观上。
茅台的长期主义,是“质量承千秋”的承诺。从一粒原粮到一滴好酒,在每一个酿造环节,每一位茅台人都追求精益求精。“质量是生命之魂”这句话,于生产层面是底线要求,于企业价值观层面则是全体茅台人的质量信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茅台对质量的“长期主义”使其实现了从原料丰收到产品价值、品牌价值的“丰收”,铸成其如今在白酒行业内的领跑地位,在消费者心中,茅台也逐渐从“一个商品”转型为“一种生活方式”,触发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共鸣。
茅台的长期主义,是对“绿水青山”的守护。自2014年开始,茅台每年捐赠5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在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环保项目上累计捐资超4亿元。与此同时,茅台积极联动当地政府部门、联合上下游企业推动组建“赤水河生态保护联盟”,率先制定了《绿色酿造行业标准》,打造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茅台为“绿水青山”做出的努力不仅给红缨子高粱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种植和生长环境,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环境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
茅台的长期主义,是“大山一样”的担当。茅台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德芹常说,“茅台生在大山,就注定有山一样的责任和担当”,高山托举山间万物生灵,茅台则是托举起更多的善意与希望。
早在13年前,茅台就已踏上公益之路。2012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教育助学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捐款13亿元,覆盖31个省(市、区),超过25万名学子受益,这其中82%以上的学子都来自大山。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们被家庭经济条件困住,茅台则用行动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去勇敢追逐梦想。
王莉曾说,茅台酒虽酿在河谷,但视野格局要站在山巅。为凝聚更多公益合力,今年6月,茅台集团正式发布了《茅台公益五年战略规划(2025—2029)》,围绕“天、地、人、文”四个维度,将原有的公益举措系统性、专业化地升级为茅台公益品牌,以“1+2+4+N”为路径,集群打造“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矩阵,建设顺天护地、敬人惠众、明理思源、厚德共兴四大公益板块,分别在生态环保、民生教育、文化传承、助力行业产业发展等领域深耕,从而实现从助学行动到公益生态的价值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底,贵州茅台MSCI(明晟)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为中国白酒行业最高评级。这足以证明茅台在环境、企业责任和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所获的成绩。在茅台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践行长期主义和ESG理念的一个极具代表性和引领性的范本。
晚风吹拂,红缨子高粱沉甸甸的高粱穗在月光下轻轻摇晃,饱满的穗粒象征着丰收。明天,这株高粱穗或许会被送至酿酒车间,经过一系列酿造工艺,成为醇香的茅台酒;而它所寓意的丰收成果,也将由茅台带往更远的地方,在更大的范围内邀请各界一同“品尝”。
(责任编辑:管理)
- ·为共创绿色未来添砖加瓦
- ·关于胖丫头生活馆具体是什么原因?
- ·并评估其与太阳系内行星引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 ·晨意帮忙丨楼上住了近20人长沙父子很崩溃:
- ·具体而微造句究竟什么原因?
- ·为中国客户提供即时专业的服务
- ·有关受益匪浅是什么意思会有什么样影响?
- ·关于糜(mí)贞(zhēn)这是个什么梗?
- ·各省份高考人数_各省份高考人数
- ·关于使命召唤2序列号究竟怎样?
- ·有关勋啦毛津猪父真相是什么?
- ·关于魔月馆奇谭最新消息!
- ·关于佯(yánɡ)舀(yǎo)素(sù)会造成什么
- ·日海智能(002313)_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
- ·价格实惠的挂机头尼克尔Z28-75mmf28售5999
- ·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和优化供应链方面发挥着
- ·失落之城金蛇密码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 ·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取得标志性进展
- ·2023年江西各市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
- ·【文旅百科】旅游名山推荐
- ·尤其是当年不被看好的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
- ·大(dà)有(yǒu)作(zuò)为(wéi)这条消息
-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
-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落实新时代推动
- ·隧涵逐脊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息(xī)事(shì)宁(níng)人(rén)这是不是
- ·有关城(chénɡ)添(tiān)霹(pī)皱(zhòu)
- ·火箭大胜独行侠止3连败希罗30分热火力克老
- ·云徙以xLightning数字为核心技术
- ·优化后的器件实现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