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久嗽伤阴者试试秋梨膏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14 07:07:4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秋气与肺紧密相关,要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就要调理养肺,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

  据典籍《太医院秘藏弹丸散方剂》记载:秋梨膏能清金降火,止嗽化痰,解渴除烦,添津润燥,或阴虚火旺,口燥咽干,咳久嗽血,吐血咯血,痰中带血,肺经虚损,悉能治之。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以精选的秋梨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的需求,搭配具有止咳、祛痰、生津、润肺的中药,如红枣、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老姜、贝母、蜂蜜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传统药膳饮品。

  雪梨8个、川贝15克、百合50克、罗汉果1个、生姜100克、大枣10枚、蜂蜜150克、冰糖200克。

  1.准备材料。梨洗净切片,姜去皮切片,罗汉果砸碎,红枣剪开去核,砂锅中加入2500克水浸泡2-8小时(夏天2小时,冬天最长浸泡8小时)。

  2.大火烧开,改文火煎煮1.5小时,滤出药汁备用;锅中加2000克水煎煮第二遍,大火烧开改文火煎1小时,滤出药汁备用;锅中加2000克水煎煮第三遍,大火烧开改文火煎40分钟,滤出药汁备用。

  4. 趁浓缩药汁的时间,把川贝捣碎后,用75克蜂蜜和160克水浸泡2小时,然后中小火加热,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备用。

  5.将清膏转入稍小的砂锅中,加入冰糖继续浓缩,这时要不断搅拌防止糊锅,一直到锅中出现细密的气泡。

  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乃一道秋季滋补良品,最适合秋天的阴虚、燥咳。尤其适用于喜爱抽烟喝酒却又不爱喝水的人,清心润肺、生津和胃。此膏兼有美容暖身,滋阴润肺,通便清火之功效,为秋季饮用佳品。

  熬制秋梨膏的所用蜂蜜宜选用凉性蜂蜜,如枇杷蜜、紫云英蜜、槐花蜜,而桂圆蜜、荔枝蜜等则是温性的,不宜用于熬制秋梨膏。

  秋梨膏是秋季的养生佳品,很多家庭都会准备一瓶,咳嗽的时候喝一点,用以滋阴润燥。但事实上,秋梨膏并不能当成饮料随便喝,而应当辨证来服用。

  此外,中医认为秋梨膏性凉,故脾胃虚寒、手脚发凉、大便溏泻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以免虚寒症状加重,更容易腹泻。

  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汤匙,如果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

  二是1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喝秋梨膏。秋梨膏里含有蜂蜜成分,1岁以下的小宝宝的胃肠屏障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蜂蜜里可能含有的肉毒杆菌有可能导致宝宝中毒。

  据传,有一年的秋天,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咳嗽不止。太医们不敢慢怠,急忙会诊,一番“望、闻、问、切”后,均认定是“秋燥”作祟。

  原来是那年秋天气候异常干燥、湿度较低,故秋燥太过,成为“燥邪”。此燥邪最易伤及肺气,若伤及肺气,肺气不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不止的症状。

  明确病因病机后,太医们急忙拟方,无非是一些桑叶、菊花、川贝、陈皮、沙参、麦冬等养肺阴、止咳之类的中药,派人熬药送来给皇上喝。皇上一喝,哎呀!中药那个苦啊,皇上哪里受得了?于是,皇上拒绝服用。

  这时,从四川青城山来了一个道士。他认为人应该顺着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来养生才健康长寿。

  秋天在五脏中对应为肺,最忌干燥,喜滋润,如秋燥太过,则易患咳嗽。于是,道士用当季水果----秋梨,加补中润燥的蜂蜜,润肺止咳的川贝,再加少许姜片、干草,用大锅像炼丹一样熬,经一天一夜的熬制,终于熬成一罐膏状膏药,呈给皇上。

  皇上李炎一闻,清香无比,沁人肺脾。一尝,入口即化,苦中带甜,甜中有苦,味道很好。李炎不禁龙颜大悦,每天都按时服用,不知不觉,口干舌燥、咳嗽都好了。

  据说,这就是膏方秋梨膏的原型,从唐朝开始在宫中、达官贵人中流行,每到秋天,贵权们为了养生保健,防治秋燥均服用。到了明清,是秋梨膏的鼎盛时期,并逐步传入民间。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