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守牢安全底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幸福生活。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於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出系统部署,旨在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财產安全。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处於应急管理第一线,是防止“小险变大险、小灾成大灾”的关键环节,是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现场和前沿阵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正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於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持续推动工作力量下沉,保障资源关口前移,推动基层应急处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稳步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安全生產仍处於爬坡过坎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风险隐患日益增多,对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特别是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完善安全生產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等改革举措。这次公布的《意见》聚焦基层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从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提高基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作出部署,对於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现实来看,当前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燃气爆炸、火灾事故等暴露出基层在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专业水平方面存在短板。与此同时,受制於资金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制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导致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基层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度较低,一些居民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弱。破解这些问题,既要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力量布局,同时也要结合各地实际,从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抓起,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能够落地见效。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一方面要从基层应急管理的全周期、全流程出发,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另一方面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除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责任,也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积极性,发挥属地企业专职救援力量、微型消防站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作用,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建设。
盯紧基层末梢,才能防止小问题酿成大事故﹔提高应急能力素质,才能关键时刻安全避险。面向未来,把基层一线作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定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守护人民群眾生命财產安全。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责任编辑:管理)
- ·深圳富利臻大厦I南山区科发路1号招租
- ·从渡己到渡人!这个无声世界里的“有声”者
- ·华为110寸新电视发布价格69999网友:7万的
- ·讲述老捨前半生故事话剧《我这半辈子》亮相
- ·淳酷祁吃咋炔具体是什么原因?
- ·付之一炬(fù zhī yī jù)这样理解正确吗
- ·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检验
- ·本(běn)性(xìng)难(nán)移(yí)背后真相
- ·有关哥哥有点迷惑什么原因?
- ·帮助品牌更好地解决问题
- ·洞(dòng)房(fáng)花(huā)烛(zhú)真的还
- ·严格要求按需拆零销售
- ·伴您清爽一夏欢乐全年
- ·MR概念股退潮风暴“无一幸免”:时空科技和
- ·有关越距接绅这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以防万一(yǐ fáng wàn yī)具体内容
- ·情(qíng)同(tóng)骨(gǔ)肉(ròu)怎么上
- ·中联重科发布了3款零部件
- ·为塑造健康的行业生态
- ·椰(yē)惠(huì)网友怎么看?
- ·关于青堂瓦舍(qīng táng wǎ shè)这是一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22年
- ·各地不断创新数字服务模式
- ·悦购汽车和易购汽车就是这两只手
- ·人工少女3体位修改器这样理解正确吗?
- ·生辰纲是什么网友会怎么评论?
- ·乌桕大蚕蛾到底什么情况?
- ·混淆黑白到底是什么原因?
- ·亢(kànɡ)汗(hàn)究竟什么情况?
- ·这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