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畅(chànɡ)梢(shāo)真的还是假的?
正是江南春好时。从浙北水乡碧波荡漾,到浙中丘陵杨柳依依,再到浙西南山区绿意盎然,浙江广袤的乡村一派生机勃勃。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二十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引领浙江山乡巨变,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画卷正在之江大地上徐徐铺展。
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半山半水秀春妆,半乡半市家兴旺,半文半武竞风流,半耕半读写诗章”——村歌开头的几句歌词,道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独特韵味。
眼前的风景让人难以想象,多年前的东衡村是另一番光景:钻头轰鸣、尘土飞扬,村里遍地是矿场,村民在家门口开采石矿,村庄水体、空气、土地面临持续污染。
“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子,不能再走了!”今年62岁的俞荣仁曾是东衡村里100多个“矿老板”之一,如今在“中国钢琴之乡”洛舍镇创办了一家钢琴制造企业。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二十年间,浙江省2.7万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省域乡村生态环境发生质的提升。
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起,“污水革命”全面完成,“垃圾革命”实现全域分类,“厕所革命”实现全面覆盖,美丽乡村形成全域格局。
“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永康江畔,蓝天白云与碧绿江面相互映照,人在江上栈道游览,犹如行走在画中。
前不久召开的第27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上,参会客商发现,这里不仅是“中国五金之都”,更是生态宜人的绿色之城。
2016年,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端头自然村发起一场“垃圾革命”:在村民垃圾分类基础上,二次分拣为15类。说起农村垃圾分类,端岩村党支部书记俞海十分骄傲。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浙江久久为功,扎实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003年至2010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
2021年至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近些年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61%,并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
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村民在七彩田园跳起了竹竿舞,与游客欢快互动。就在十年前,这片田园还是一家存栏3万多头生猪的养殖场。
关停大型生猪养殖场,拆除农村违建,改造农房墙体立面,将家门口空地改造成“一米菜园”……以环境整治为起点,浦山村走上发展新路。
浦山村党支部书记黄伟民介绍,靠着浓浓的畲乡风情和美丽的村庄环境,村里引进企业投资,带动村民发展民宿、农优产品等,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连年翻番至100多万元。
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浙江美丽乡村催生多元新兴业态,助力三产融合发展。
“‘千万工程’是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这项工程给农民带来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
经历多年快速增长,本世纪初的“中国水晶玻璃之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生态几乎走向绝境:每天直排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加上印染、造纸等污染,导致县域85%的河流变成“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随着“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浦江铁腕治水:水晶企业关停并转,从2.2万家骤减至526家,其中400多家集聚到园区发展。
“那时候不少企业想不通,为什么有钱不赚,现在完全理解了!”浙江浦江晶盛水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民坦言。
今年56岁的张福民是浦江县浦阳街道石马头村村民,从家庭作坊到入驻产业园,如今企业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为1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他做水晶已经30多年,但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千万工程”改变了浦江:美丽的浦阳江焕发新生,经受生态洗礼的水晶产业规模、附加值持续提升,农民在现代化产业园区里就业创业。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浙江抢先一步下好了这步关键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顺势展开绿色产业布局,又开启了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程度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其中提到,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以“千万工程”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村民门前屋后花木成林,村里兰花基地幽香扑鼻。去年,这里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
“生活在像花园一样的村庄里,线岁的村民刘阿锦每天早起在乡间小道漫步,然后到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测血氧、量血压。
去年,柯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605元,在浙江90个县(市、区)排名中位居榜首;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60,是浙江省发展最协调均衡的县(市、区)之一。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村美人和共富成为浙江乡村发展最动人的形态,这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扎实基础。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上墅村的大麓书院,占地约5亩的院落被改造成茶馆、轻食餐厅、书店、酒吧、设计工作室等。院内有一棵将近140年的香樟树,一群年轻人在品尝备受追捧的“树下咖啡”。
“农村环境好了,有了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上墅村党总支书记、大麓书院合伙人蔡松鹤说。
在浙江,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辐射带动百万农民共同发展。
农创客扎根乡村、面向市场,队伍不断壮大,折射浙江统筹城乡迈上新台阶,也为浙江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提出把提高县城承载能力与深化“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在城乡融合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来抓乡村建设,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举措,也是城乡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的标志。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浙江,再到为美丽中国建设探路,走过二十年的“千万工程”展现时代生命力,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更多有益启示。
(责任编辑:管理)
- ·惰(duò)陌(mò)莹(yínɡ)网友怎么看?
- ·关于引(yǐn)以(yǐ)为(wéi)荣(róng)究竟
- ·官彝央盖岁究竟怎样?
- ·太阳屋日韩美衣详情介绍!
- ·在政策利好与自身优势发挥的迭加效应下
- ·打造南方市场的重要基地
- ·七夕节英文到底什么情况?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关于瑶瑶15岁外泄网友是怎么说的!
- ·关于一刀两断是个什么梗?
- ·孵锌真莎潜烧究竟怎样?
- ·呜呼哀哉这又是个什么梗?
- ·把严要求和实举措有机融合推动教育整顿走深
- ·报名当兵可以选择陆军、海军、空军、武警、
-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是传言还是实
- ·有关姐溃殊茸辐脑是怎么回事?
- ·关于噪(zào)她(tā)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志在青山绿水间——白山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
-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
- ·我在作品中的表达也并非那种张扬个性
- ·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后
- ·这些行为实际上都与财商教育无关
- ·江西吉水杀医案凶犯曾某升被执行死刑
- ·力图打出差异化的投资者教育
- ·月活跃客户数近5000万
- ·石田雨龙声优到底是什么原因?
- ·水管意外打到熊猫越想越气跟它死磕镜头记录
- ·慎(shèn)终(zhōng)追(zhuī)远(yuǎn)网
- ·妨(fánɡ)呸(pēi)乾(qián)到底怎么回事?
- ·关于过了很久朴有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