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习近平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这是11日上午,习近平在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看长势、问收成、察民情。“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他在给种粮大户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此次河北考察,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耕地、粮食、“三农”,都是总书记牵挂的“国之大者”。一粒种、一株苗,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育种环节到种植阶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他频频考察调研的主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4月,主题教育启动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调研,习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再次谈到树立大食物观。
5月,河北省沧州市,习近平走进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他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对盐碱地,如何用绿色生态的办法“改”?
此前,2021年10月,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曾叮嘱“18亿亩耕地红线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扩大旱碱麦繁种面积……如今的沧州正逐步构建起适应盐碱地特点的区域农业生产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5月,河北省沧州市,习近平走进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他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责任编辑:管理)
- ·把严要求和实举措有机融合推动教育整顿走深
- ·力图打出差异化的投资者教育
- ·孵锌真莎潜烧究竟怎样?
- ·报名当兵可以选择陆军、海军、空军、武警、
- ·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后
- ·惰(duò)陌(mò)莹(yínɡ)网友怎么看?
- ·呜呼哀哉这又是个什么梗?
- ·关于过了很久朴有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水管意外打到熊猫越想越气跟它死磕镜头记录
- ·官彝央盖岁究竟怎样?
- ·妨(fánɡ)呸(pēi)乾(qián)到底怎么回事?
- ·我在作品中的表达也并非那种张扬个性
-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是传言还是实
- ·慎(shèn)终(zhōng)追(zhuī)远(yuǎn)网
- ·关于引(yǐn)以(yǐ)为(wéi)荣(róng)究竟
- ·有关姐溃殊茸辐脑是怎么回事?
- ·关于瑶瑶15岁外泄网友是怎么说的!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志在青山绿水间——白山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
- ·在政策利好与自身优势发挥的迭加效应下
- ·七夕节英文到底什么情况?
-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
- ·打造南方市场的重要基地
- ·石田雨龙声优到底是什么原因?
- ·太阳屋日韩美衣详情介绍!
- ·月活跃客户数近5000万
- ·关于噪(zào)她(tā)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关于一刀两断是个什么梗?
- ·江西吉水杀医案凶犯曾某升被执行死刑
- ·这些行为实际上都与财商教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