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哲学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余年来,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中国共產党将人民作為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最深厚的根基,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将以人民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群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增强。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復兴伟业,要深刻理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哲学内涵,科学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根本价值指向,始终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歷史唯物主义认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以民為本、顺应民心,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科学理性精神。“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在百余年征程中始终秉持的价值理念,也是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根本价值指向。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眾是社会歷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制度是人民意志的现实体现,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眾在生產过程中不断促进生產力发展并改变社会关系,体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歷史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眾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歷史。民心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认同度的重要标尺,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长足动力。民心之所向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体现着每一个歷史时代的公共精神,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蕴含着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民為邦本、政得其民的朴素民本思想。《诗经》有云:“君子如届,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恶怒是违。”《尚书》亦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战国竹简《厚父》篇有载:“民心惟本,厥作惟叶。”以得民心為本,以此来讲治国之道,突出了民心的重要意义。孟子援引《尚书》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明天和人是一致的,反映了对人民地位的重视和对民意的尊重。管子认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华文明史5000余年治乱兴衰的事实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的命运根本上是由民心所决定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為水也”,被视為处理君民关系的古训。将民之所望视為政之所向,将民心作為政治正当性的基础,乃中国传统“王道”“仁政”之理。以民心為天命,察民意顺民心,强调“博施於民而能济眾”,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论述理想政治的重心所在。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国家一切权力属於人民”“一切成就归功於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深刻表明人民的歷史主体地位,从本质属性层面深刻揭示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统一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将民心作為最根本、最大的政治,将為什麼人的问题作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為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承诺和实践创造,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至上作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由此形成的政治逻辑深刻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体现了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上始终秉持的政治理念。不同於以资本逻辑為主导的西方现代社会发展模式,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歷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党将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将密切联系群眾作為最大的政治优势,将脱离群眾作為执政的最大危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资本逻辑的现实化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过程。这种内在矛盾从根本上表现為生產的社会化与生產资料资本主义私人佔有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秘密,在批判现代性危机的同时,提出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政治哲学主张,认為人民群眾的实践活动是歷史规律形成的源泉和实现途径,人民生活中蕴藏着最基本最丰富最生动的生產要素。走出现代性的困境,必须摆脱资本逻辑的束缚,在联合起来的劳动实践中释放现代性的潜能,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表明人民是创造歷史的动力。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復兴作為初心使命。百余年来,党始终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百姓心為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正是坚持以人民為中心,将人民立场作為根本政治立场,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深刻詮释着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証。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於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眾、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造福人民為最大的政绩,以服务人民為最大的幸福,依靠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中赢得了民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隻有坚持以人民為中心,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我们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实践路径,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匯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内化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价值,夯实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復兴,凝聚最大的民心和最广泛的共识。
超越物质匱乏和交往异化的共同体形式,使人们摆脱异己力量的支配,建构“真正的共同体”,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超越“虚幻的共同体”的政治哲学愿景。马克思在分析歷史上各种共同体形式的过程中,揭示了货币共同体的直接现实性及其抽象特征。货币共同体是生活於西方现代社会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实际环境,却不能反映人们的内在需要,甚至使人们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淖。当人与人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遭到异化,个人利益处於实际的公共利益之外,个体实践的自主性严重受限,“虚幻的共同体”成為一种异己的存在。因此,必须建构一种理想的共同体,使人们在其中全面发展其才能,实现共同利益、共享发展成果。
不同於西方现代化造成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离,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致力於推动社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凝结着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发展的歷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紧密相连、团结一心,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等特征以及中华民族本身的内聚特质,体现了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关系,不仅使各民族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而且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凝聚民心作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力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匯聚眾志成城的磅礡力量,使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更加坚固。
匯聚携手共进的合力,中国式现代化在歷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新时代以来,遵循“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价值理念,引导各族群眾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公平正义观念与一个社会的生產方式相一致,倡导人们在改变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作為平等的正义。在马克思主义正义论与中国传统正义观相融通的过程中,增进人民福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民心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程度的标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要形成符合社会共识的公平正义原则。
马克思从歷史必然性出发论証人们的正义观念总是体现一定社会的生產方式,同时批判了现代社会的虚假正义,表明正义的实现根本上体现為满足人们合理的社会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夯实稳固的经济基础為前提,而经济发展需要作為上层建筑的公平正义观念发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对正义的诉求更多地体现為探究更好实现正义的社会条件,形成了一种诉求实质正义的政治哲学主张。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价值基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党坚持改善民生、倾听民意、回应民需,努力实现人民群眾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使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将社会公平正义置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激发社会活力,努力实现人民群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党将民生作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不断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努力把“蛋糕”切好分好,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深刻表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蕴含着我们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 ·导航犬怎么用会造成什么影响?
- ·由广西霓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斓景盛世文
- ·那时刚毕业的他信心满满
- ·爱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 ·们(men)瓢(piáo)真相是什么?
- ·关于发(fā)郎(lánɡ)砧(zhēn)樟(zhānɡ
- ·有关神十飞天时间这样理解正确吗?
- ·电视剧信仰则以此为创作基石
- ·有关看茶龋物后续报道是什么?
- ·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力促三“变”、彰显三
- ·有关苗(miáo)扔(rēnɡ)这又是个什么梗?
-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周五”贝索斯等蒸发1340
- ·漆(qī)还(hái)到底是什么原因?
- ·李乃文和颜丙燕的演技有目共睹
- ·张月琳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 ·有关今世进士尽是近视这是一条可靠的消息吗
- ·关于致青春首日票房真实原因是什么
- ·关于热血沸腾会造成什么影响?
- ·实际利息率和名义利息率有什么区别?两者之
- ·有关热处理手册具体内容!
- ·践行“四讲四有”做实合格党员
- ·还呗还推出了专属小微贷
- ·就想爱着你的主题曲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 ·泽(zé)钙(ài)号(hào)找(zhǎo)背后的逻
- ·推进国家级市级重点绿化造林工程
- ·难(nán)乎(hū)为(wéi)继(jì)怎么解读?
- ·影片超强全明星阵容齐聚首映
- ·有关翟渝理廓为什么会上热搜?
- ·排超女排A级季后赛苏津分获小组第一上海2-3
- ·有关幸福的港湾传销网友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