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酸化土壤综合治理、土壤“三普”等工作——严守红线让每
为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重庆坚决落实好“藏粮于地”战略,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行动、酸化土壤综合治理、土壤“三普”等工作,通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市耕地数量、质量进一步提升,“巴掌田”“鸡窝地”变成了“聚宝盆”,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打下基础。
重庆如何守好“饭碗田”,让每一寸耕地多产粮产好粮?近日,记者采访了种植蔬菜的新农人,为土地“看病”的农技人员、为土壤全面“体检”的“三普”工作者,听他们讲述和土壤的故事。
从传统露天种植,到大棚集约种植,再到无土栽培,14年来,姜国强不断对蔬菜种植模式进行升级换代。
姜国强今年37岁,出生在四川泸州叙永县的一个小山村,由于看好农业发展前景,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种植蔬菜。
起初姜国强主要种植传统露天蔬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但缺点也很明显,蔬菜的亩产相对较低。要赚更多钱,只能租用更多土地。”姜国强说。
随着土地租金以及劳动力成本增加,姜国强意识到,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蔬菜产量不可取。于是,2015年,他将发展重心转向了大棚种植。“一亩大棚的投入虽增加了10多倍,但亩产却是露天种植的3倍多,算下来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姜国强说。见效益可观,他陆续将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
走进南川区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智慧化大棚一字排开。通过分布在基地的传感器和视频设备,姜国强在数据中心就可查看基地运营情况。
他告诉记者,目前基地设有数据采集、数据设定和预警、自动化生产作业、病虫害收集和图像上传等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诱导杀虫等操作。“有了这些帮手,现在一亩‘翡翠丝瓜’有2万多斤产量,是露天种植的3倍多,换句话说,按照传统种植模式,要达到这个亩产需要多种3亩地。”
2020年,姜国强又尝试引入占地空间更少的无土栽培、水培等蔬菜种植模式。这种模式采用营养液栽培蔬菜,蔬菜得病的概率更低,且颜值和品质更高。重要的是,在亩均效益相同的情况下,相比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蔬菜能节约1/4的土地。姜国强接着又投入500万元,在大观镇中江村新建10亩无土栽培蔬菜,预计今年9月将建成投用。
如今,在姜国强的影响下,武隆、涪陵、南川等区县,累计发展大棚有土栽培蔬菜、无土栽培蔬菜面积达2000亩。“下一步,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将联合四川种植大户,联合推广节约、集约土地效果突出的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姜国强说。
“大家千万记住,种苗移栽后,要像我这样打个窝子再增施有机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土,保证农作物营养不流失。”
前不久,彭水县岩东乡河坝村的100多亩闲置地被开垦出来,即将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此,王帅来到田间给村民讲解土壤培肥技术。作为一名从事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研究2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类似这样的授课,王帅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王帅表示,近些年,我市粮油产业以及重要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但由于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2021年5月,市农业农村委选派王帅到河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调查走访,王帅发现村民正准备把发展起来的青脆李砍掉。“落果不说,产量越来越低,品质也越来越差,哪还有信心种嘛。”九组村民周信朴拉着王帅的手抱怨。
原来,2012年村里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3000亩青脆李。前几年李子产量、品质都还不错,但最近两三年,种出来的李子不仅裂果、落果严重,口味也变得青涩,根本没有市场,“最恼火时,仅有200亩果树结果,但品质也很差,果农宁愿李子烂在树上也不愿摘。”王帅说。
“砍不得!”经验丰富的王帅观察果树、查看土壤、询问果农种植管理情况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果树不结果,出现裂果、落果现象是土壤“生病”了。王帅指着树下的土坑说:“大家长时间施农药、化肥,而且也没采用科学的方法,土壤都板结了,哪还有肥力给果树提供营养,要想让果树起死回生,必须增施有机肥给土壤补钙。”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加上为果树修枝、整形,通过大半年的调理,过去干枯的果树重新焕发出生机。“现在果树不仅长得更粗壮,果子产量也更高,味道也更甜了,这让我们看到了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好处。”周信朴说。
2016年,由王帅主笔的《重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印发,填补了我市科学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空白。同时,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重庆化肥总量由2015年的97.7万吨,下降为目前的70万吨,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确保全市化肥施用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全市的土壤肥力有所提升,但化肥、农药减量的路还任重道远。我将继续扎根田间地头,为大家送去科学的土壤配方施肥技术。”王帅说。
“今年水稻长势比过去几年都要好,只要天公作美,水稻丰收不成问题。”看到长势喜人的秧苗,重庆来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闵南娟说。
算上今年,这已是闵南娟种植水稻的第14个年头。为什么今年她能提前预判水稻的收成?这与我市正在开展的土壤“三普”紧密相关。
土壤“三普”是2022年国家部署的一次对土壤的“全面体检”。普查内容包括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等,通过土壤普查,可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去年7月,邓帅通过市“三普”办的考试、培训后,和同事一起来到永川,负责当地土壤的采样、检测、数据整理分析等。
大半年里,邓帅和同事们对永川全域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常量元素等5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通过对上百万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最终绘制出了30多种土壤属性图,让全区的土壤“家底”一目了然。
2012年闵南娟和丈夫辞去教师工作,回到老家石牛寺村种植水稻,很快她就成为了当地的种粮能手。“我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种粮上,但水稻的产量、品质一直上不去。”闵南娟从水质、种植技术等方面都找过原因,但都没有结果。
今年3月,邓帅带着土壤属性图到永川的采样点进行实地复查,看到自家水稻田的“体检表”后,闵南娟这才恍然大悟。“从永川全域来看,茶山镇一带,土壤酸性较高,适合种喜酸的农作物,比如茶叶、竹子等;来苏一带,土壤氮磷钾较为缺乏,若要发展种植业,要多施氮磷钾含量高的复合肥……”邓帅向闵南娟建议。
今年,闵南娟针对性地对稻田追施了高含量的氮磷钾复合肥。“由于我们精确地掌握了土壤的各种数据,施肥用量很精准,避免了浪费。”闵南娟说。
邓帅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共建“线上档案馆”,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业主今后可随时随地查看土壤数据信息,提前指导规划农业生产,让大家种粮更加心中有“数”。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70个,覆盖了全市35个区县,构建起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其中国家级监测点23个,市级监测点354个
截至去年底,重庆市累计开展酸化土壤治理推广面积300余万亩,建成酸化耕地治理千亩示范区5个、示范面积达3万亩,示范区作物增产8%以上
截至去年底,重庆市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达1950万亩。提出到2027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其中每年改造提升200万亩高标准农田
6月24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截至5月20日,重庆历时8个月、共计50194个土壤“三普”表层样点调查采样全部结束,为重庆市高质量完成1亿多亩农用地“全面体检”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土壤“三普”的对象为全域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等。国家下达重庆市的“三普”表层采样点有5万多个、剖面样1492个。根据安排,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0万人次,完成全市土壤的“家底”摸排。
“通过土壤普查,可清楚了解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时,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等提供科学支撑,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市土壤“三普”办综合组组长杨守正介绍,但要全面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和土壤适宜性,需要土壤、地质、地理、生态、环境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协同,共同推进土壤外业调查采样、内业化验、成果制图。
去年5月,重庆市在完成对南川、江津土壤普查试点基础上,全面铺开了土壤“三普”工作,计划到2025年,形成全市及各区县土壤普查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以及完成土壤质量分布图、酸化土壤分布图等成果,为守住耕地红线,确保我市粮食安全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完成50194个表层样点的外业调查采样,其中样品制备已完成81%,样品检测已完成28%。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完成土壤内业化验、成果制图以及土壤数据的复查和审核,力争早日摸清全市土壤“家底”。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责任编辑:管理)
- ·有关精神恍惚到底什么情况?
- ·关于浩如烟海(hào rú yān hǎi)会造成什
- ·2023款奔驰E级配置解读首推E300L时尚型E260
- ·权力巅峰梦入洪荒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有关徒劳无功(tú láo wú gōng)会有什么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缓推司法改革
- ·从专业制作体系良性平台机制等多个角度建设
- ·金都城:落日残阳映飞雁多单按下止盈键
- ·情怀满格全新奔驰E级旅行版比奥迪A6Avant更
- ·丰(fēng)功(gōng)伟(wěi)绩(jì)网友是
- ·运用北京古老的砖雕技术
- ·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 ·有关血口喷人(xiě kǒu pēn rén)这件事
- ·小鱼的理想真的还是假的?
- ·关于钧(jūn)赖(lài)僚(liáo)这件事可以
- ·工抵房是什么意思工抵房的意思
- ·铁齿铜牙纪晓岚4剧情到底怎么回事?
- ·助力投资者养老需求
- ·交能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
- ·除了销量榜上不断改变的
- ·i茅台申购攻略
- ·有关一(yī)本(běn)正(zhèng)经(jīng)什
- ·一个情字活一生看点是什么?
- ·在短短几秒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百亿
-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 ·关于新主人翁精神读后感有没有后续报道?
- ·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管融券T+0策略面临转向
- ·有关湖届朱侠词这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茧探鄙胖扼什么原因?
- ·关于魔君的冷情烈妃怎么回事?